青藏高原曾是低地

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古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及古环境学家研究的焦点对象。他们的研究使人类对青藏高原的认识逐渐增加。然而,对于青藏高原在隆起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演变史的认识,科学家们还有很大的分歧。

青藏高原曾是低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飞翔团队,长期致力于西藏地区环境演变史的研究。最近,吴飞翔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并将其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之上。吴飞翔和其同事们在海拔约5000米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攀鲈化石,并将这种新发现的攀鲈化石命名为西藏始攀鲈。因为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且最原始的攀鲈科目化石代表,这块化石的发现将攀鲈科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2000万年。

青藏高原曾是低地

吴飞翔团队通过对西藏始攀鲈化石及与其伴生植物化石的研究,推测出了如今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伦坡拉和尼玛盆地在距今约2600万年至2400万年前,极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低地。这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古生物学的常规方法,即利用特定年代的地层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来推测当时的生态环境。之所以推定西藏始攀鲈生活在气候湿润的热带,主要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西藏的始攀鲈标本中发现了迷鳃,这说明始攀鲈和现今南亚、东南亚及非洲中西部热带地区的攀鲈有着类似的生态习性。这个发现也就成了指示始攀鲈栖居地古环境的重要信息。其次,吴飞翔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其他古生物学研究的支持。对与始攀鲈出土于同一地点、同层的植物群落(比如棕榈等)、昆虫及其他鱼类的研究表明,它们也都是一些典型的温暖湿润环境里的生物类型。这说明,当时青藏高原尚未完全隆起,还不足以隔断来自南亚、东南亚的热带气流,这一切为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

青藏高原曾是低地

科学家正是根据西藏始攀鲈的生活习性及与它伴生的热带植物,从而推断出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曾为温暖湿润低地的。事实上,这是一种间接推测法,也是古地质学和考古学经常使用的方法。随着测年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对化石出土地层的时代的测定越来越准确,这也为古环境学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撰稿:李霞,图采自网络;内容来源:“指尖探索·科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