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震大多发生在夜间?
9月10日22时41分在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附近(北纬35.60度,东经116.83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本次震中附近人口十分密集。据移动人口大数据分析,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154万,50公里范围内约703万。济南等地也有震感。
据统计,地震多发生在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这一段时间内。这是为什么呢?
月球引力是潮汐现象的主要动力,但这种引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海水。固体地壳在月球引力下也会有0.5米左右的潮汐振幅,只是人们很难察觉得到。比如北京地区,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这两天,由于月亮的引力作用加大,地壳会上升0.4米。地震虽然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应,但当它蓄势未发时,固体潮便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它就像一种强烈的催化剂一样,使得积蓄很久的地震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是月球引力最强的时候,所以最容易发生地震。
到了晚上,特别是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正是月相为朔望的时候,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最大,潮汐值达到最大,地球表面也会上升得最厉害,所以每月的月初和月中,都是地震的危险期。例如,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大地震,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二;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是农历十二月十七。
看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地震的这一特性也是我们有效地防震减灾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