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种外语,你懂“鸟语”吗?

你看过婴儿咿呀学语的样子吗?那些复杂的语言,要靠爸爸妈妈不断重复,婴儿才能学会。开始,可能还不懂语言的含义,只是单纯记住怎么说,随着理解力的不断增加,才逐渐被掌握。同理,听过那么多鸟的叫声,你知道吗,每一种鸟都有自己专属的声音以及对应的意思。虽然你和它们语言不通,不懂它们的意思,但是鸟的同类之间,甚至相近物种之间的语言是可以互通的。

例如,幼雏发出的“叽,叽----”声则代表要 “乞食”。和人类一样,它们可以发出很多种不同的声音,“闲谈”的声音和遇到敌害“报警”的声音是截然不同的。鸟类是怎样获得这些本领的呢?如果是后天养成的,那是不是都可以经过训练拥有“吕布”一般的本领呢?那岂不是很神奇,不过研究表明这项本领是要靠基因遗传得到的------

最近科学家对两种姬鹟(jī wēnɡ)(属于鸣禽)进行研究,斑姬鹟和白领姬鹟。

学了那么多种外语,你懂“鸟语”吗?

斑姬鹟

学了那么多种外语,你懂“鸟语”吗?

白领姬鹟

交换斑姬鹟和白领姬鹟窝里的鸟蛋,然后雏鸟分别由交换的“鸟妈妈”将它们养大。但是奇怪的是,当这两种鸟长大之后,并没有因为“养育妈妈”的影响而对其声音有更好的识别作用。相反,它们都对同类的鸣叫声反应更强烈。这表明早期的鸟鸣分辨能力并不依赖于早期的鸟鸣体验。

后来,科学家将这两种鸟进行杂交,如下面两种方式:

1.斑姬鹟(雌)+ 白领姬鹟(雄)→杂交后代

2.斑姬鹟(雄)+ 白领姬鹟(雌)→杂交后代

杂交产生的雏鸟无论母亲来自于哪一个物种,都对斑姬鹟的鸟鸣声反应更强烈。这表明早期的鸟鸣分辨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不受母鸟种类的强烈影响。鸟类的鸣叫能力取决于遗传,而且要靠学习。鸟类是除哺乳动物外唯一具有特定发声器官的脊椎动物。研究它们的发音以及辩音等在物种进化以及新物种形成的研究中有一定的意义。

(撰稿:田纳,图采自网络)

【版权所有】本文版权归作者及“指尖探索·科学”平台所有。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并关注“科学酷闻”公众号。